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朝故事 >第一章 流落人间(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章 流落人间(2 / 2)

汤策一路上早就想好要如何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中立足,首先应该珍惜这些萍水相逢的善意,回报这种善意才能有利于自己在这个封建王朝活下去。

“好娃娃,这制盐可是要在海中晒盐,非渔无地利,我们这里没有海啊……”孟九摆摆手。

“杜县应该有些卤矿,我可以从那里制盐。”

汤策知道至西汉后期,卤盐已经得到大规模开发,提取卤盐的实验室制法初中就学过,并不是难事。

这句话说出来的语气如此平平无奇,然而孟九等人却一副不信的模样。

“九伯?”汤策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话了。

“唉,那卤盐有毒,吃了会拉肚子,吃多了还会死……”孟九的孙女,小小的九璧瞪着大眼眸子看着汤策。

十二岁的小姑娘出条儿了,和这村子里家家户户面有饥色不太相同,孟九伯把孙女儿养的很好。

“十七叔,你帮我把这些东西凑一下,我给大家伙儿演示怎么从卤矿里面取盐。”汤策将一路上炭笔在布帛上写画的器具交给孟十七,也就是推车那个壮汉。

这几天和这些古人,也是自己的祖先们,相处极为愉快,汤策似乎是寄希望于这种备受关爱的温暖,逃避远离家人的痛苦。

孟十七只当汤策在放屁,九伯却不然,他晓得汤策识字,有礼仪,祖上应该是有文化的。

在这个识字率不到1%的年代,汤策这样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工程师研究员,可以自傲地宣布他的知识储备领先世界两千年。

九伯听说汤策要制盐,这也不闲着,反正如今已粜米,大家伙儿都窝在家里等着过年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看看这个共和国的小娃娃怎么胡闹。

汉时粮食还做不到一年两、三熟,农闲时节正是家家户户空闲的时候,果不其然,农家里很快凑出一套器具,什么捣杵草木灰细砂石一应俱全。

长安人爱传闲话的毛病两千年了都没变过,不多时,家家户户听说新来的小伙子居然会制盐。

这可得开开眼,制盐这法子不是那些豪门大户敛财的秘门吗?怎么看这小伙子也是在吹牛,诶对了,就是那个特能吹牛皮筏子的二狗,现在都去当戍卒了……

乡下人爱看热闹,大家看着汤策敲下几块大卤矿石,捣碎了,又滤了好几回,眼见着这浑浊的昏黄色液体变成了透明,最后放在锅里煮。

汤策笑起来,又对围观的各位乡亲父老说道起来,众人见许久没有什么神奇的法门,这不就是烧开水吗?净糊弄人……

当众人终于散去,九伯和九璧还站在一旁等着汤策。

“九伯,我也不是瞒你,这制盐的法门乃是生财之道,也是取祸之源,我为大家制盐,但是制盐的方子实在不能说,说了你们也不懂,等我制盐以后,会带到长安市面上卖,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九伯点点头,自古以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九伯是懂这个道理的,当年九璧的父母就是为了保护家里两只羊,被匈奴人害了……

汤策话说明白了,九伯也就放心了,这小伙子心眼儿可不少,将来肯定不会受欺负。

制盐技巧涉及太多利益,在物资匮乏的汉朝,盐是一种战略物资,倘若汤策将技巧随意传播,说不定就会引起什么祸患。

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如今的事态,汤策觉得直接把鱼给九伯他们就好了,这样也能彻底将他们从危险中分割开。

……

蒸水蒸了好久,汤策终于在这个缺块的陶罐里面看到了白色结晶——很可能是目前汉王朝甚至是世界上纯度最高的盐。

围在汤策茅草房子里的九伯、九婶、九璧和孟十七,都目瞪口呆,一个一个轮着用手指头蘸着盐尝着,也不怕咸坏舌头,孟十七一个劲儿地拿头磕茅草房,都快给汤策草房子给整出个大窟窿了,九伯还在发癔症,九璧就是一脸崇拜地看着汤策这个共和国来的异乡人……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