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都市言情 > 山村少年之困惑 >第十四章 照影宁阳湖13(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十四章 照影宁阳湖13(1 / 2)

五月下旬的一个周日,天下着雨。雨挡不住六人组去观鱼亭学习。最早到达的是尚清和方舒,接着来到的是沙杨和向葆,最后到来的是全隽和季芳。

看着姗姗来迟的全隽和季芳,向葆调侃说:“你们干什么去了?现在才来,你们看看都几点钟了?迟到了,总要有点表示吧?否则我们白白浪费了等你们的时间,你们自己说怎么表示?”

沙杨注意到季芳手里提着的一个包,鼓鼓的,猜想一定带了什么东西来,这个时候最可能带来的就是枇杷,于是抢先说:“放心吧,季芳已经带好东西来了。我猜想全隽和季芳之所以来迟,一定是去摘枇杷了。”

季芳听了沙杨的话,眉开眼笑道:“毕竟是才子班长,火眼金睛,你怎么知道的?”

沙杨笑着指了指自己的眼睛说:“我有这个,是千里眼哦。”

全隽低着头,一本正经地轻声说:“季芳还真有心,真的带枇杷来了。”

季芳就热情地招呼大家来吃枇杷。

沙杨提出了一个条件:“吃了枇杷,就得写几句,必须与枇杷有关,字数不限,但务必能表达完整的思想,写诗也可以;写不出来,就得下次有所表示。大家都写出来了,下次我有所表示。时间限定在十五分钟内,大家同意吗?”

大家都表示同意。

方舒认真地说:“不管写得出还是写不出,下次都不需要班长表示,一定是我来做点表示。我要向季芳看齐。”方舒似乎有点嫉妒之意,她觉得自己不能输给了季芳,所以她表示下次要有所表现。

沙杨看出了方舒的心思,特地开心地说:“别争了,还是让事实说话。谁都不能争着有所表示而偷懒不写,这是一种练习。其他都是次要的。”说完,就宣布开始。

十五分钟后,大家都把写的内容放在石桌上,然后,从上到下一张一张地看。

第一张是向葆的。向葆写道:“天下着雨,我们六人照样到观鱼亭学习。季芳同学带了枇杷来,黄橙橙的,晶莹透剔,很诱人。我好久没有吃到枇杷了,看到枇杷就想吃,很想马上去拿。但我离得远,跑过去抢,有点难为情,所以没有首先伸手。等我转过神来,桌上的枇杷差不多被抢光了。所好,季芳有所保留,从包里偷偷地给了我一捧,我很开心。从中我也产生了一个想法:该有的一定会有,不必去抢。谁在抢呢?可以想见,一定是班长。任何事班长总是领先,解题速度他领先,考试成绩他领先,吃枇杷当然也应该领先了。下一次谁带杨梅来呢?”

第二张是方舒的。方舒写了一首诗:“五月枇杷熟,金黄饱满透。季芳冒雨摘,六人争着剥。”

第三张是季芳的。季芳写道:“初次加入互学组,早摘枇杷献学友,有缘才能聚一起,来日方长友情久。”

第四张是全隽的。全隽写道:“早上,雨下个不停,我们与季芳约好要到观鱼亭学习,我承诺过,如果我们去学习是要去通知季芳的,虽然她已经知道了,我还是提早去她家看看。我按照她告诉我的地址,很顺当地找到了。她母亲说:‘季芳去摘枇杷了。’我说:‘我们约好要一起去学习的。’她母亲回答说:”季芳知道的,摘枇杷就是带去吃的。‘正说着,季芳摘了一篮枇杷回来了。季芳把枇杷放在大袋子里,我们马上出发去观鱼亭。一定是迟到了,可以想到,我们会遭罚的。果然,向葆提出要我们有所表示,所好季芳带了枇杷来。大家见到枇杷就一抢而空。好像从来没有吃过似的。看来好东西就会有人抢着要,好人是否也一样?要是这样,我是难以抢到好人了,因为我的速度就是慢。但我要努力,一方面做好人,让别人来抢;另一方面也要提高速度去抢好人。”

第五张是尚清的。尚清写道:“季芳冒雨摘枇杷,情深意厚美如花。语柔行矩舒心意,活泼思机上快车。今日观鱼亭上学,明朝乘势到天涯。”

第六张是沙杨的。沙杨写道:“枇杷好吃树难栽,培育精心硕果魁,诸位如今自培育,明朝定是栋梁材。顺时育花芬芳季,立不易方舒心田。莫厌夏雨阻行路,跨过小满巽风来。”

每读一张,大家都鼓掌予以鼓励。读完以后,大家议论一番。然后由沙杨给个小评语。给向葆的评语是:“写得切切实实,有情有景有趣,还有哲理。打了一个满分。”

给方舒的评语是:“事情说得很清楚,情景写得活泼,用诗的形式很好。也给个满分。”

给季芳的评语是:“情深意厚,但愿如季芳所写的那样友情长长久久。也给个满分。”

给全隽的评语是:“着重写出了心理活动,也写出来相互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了解。有点自卑,但决心很大。希望全隽能够被人抢,也能抢到好人。”说完就问:“你们有谁要抢?”大家哄笑一阵。

给尚清的评语是:“写了季芳,写了方舒,也写了愿望。没几个字方方面面都写到了,难得。但愿愿望能够实现。”

方舒马上争辩说:“没有写我啊!”

沙杨问:“矩是什么形状?”

季芳大笑地说:“矩就是方,有方,心才舒。尚清最好,下一次要请客。”

沙杨自我评价道:“我是凑合着写了几句。”并说:“我应该向各位学习。今后我们要多搞这种随机的活动,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激发思维可能会有好处。“

季芳和方舒对这四个男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参加互动的热情很高。

这个节目结束后,接下来是依序做物理、数学、化学、英语的题目。

下午四点半左右,雨已止,六个同学在公园闲步了一会。一起出去,走着走着,就自然地变成三对,尚清和方舒一对,全隽和季芳一对。向葆和沙杨一对。

五点左右就回学校了。

这六个人在观鱼亭学习,在公园闲步,很自然很自得。但这六个人不知道班里另有人在寻找他们。这时候寻找的人还没有想到去公园。这个人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找遍了,没有这六个人的影子。但是上夜自修时又一起冒出来了。这个人在想:“我一早就来学校注意他们了,怎么一直没有这六个人的影子呢?难道这六个人聚在校外?在季芳或者方舒的家里?不会的,她们的家没有那么宽敞的。“想着,想着,他突然悟到了:”或许是去瑞塔公园了。下一周要把重心放在瑞塔公园。“想定了之后,这个人才安下心来。

这个人想要在下周去瑞塔公园抓六人组把柄的想法落空了。原来新的班主任宁老师别出心裁地做出决定,要组织班里的学生去一个叫宁阳湖的生产大队劳动。这正合当时的时势,成了学校的标兵,看来他的上进心比杜老师强。就在这个周日,宁老师召集全班同学开会,宁老师在动员会上说:“下一周我们去宁阳湖生产队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生就应当到生产大队去,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要克服只求专不求红的片面思想,只有去农村,到生产队去,与贫下中农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促动思想,才能改变思想。“接着他又说:”在我们班里,只专不红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据我了解和初中老师的反应,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表现出了只专不红倾向,这种现象一定要纠正。“

就这样,沙杨这一班人就由班主任带队去了宁阳湖生产大队。沙杨这个班长在这次劳动中没有什么管理的任务,一切管理工作都由团支部书记郑鱼、副班长江河和劳动委员向葆担任,班主任总调度。沙杨感到轻松了。他只要好好地参加劳动,完成分配的任务就好。同学们一下子就感觉到了班主任对沙杨不信任了。对此,沙杨无所谓。看起来,班主任对向葆还是比较信任的。在劳动期间,班主任三次找向葆谈心。

第一次是在到生产大队后的当天夜里。宁老师约向葆饭后去宁阳湖湖边散步。向葆如约去了湖边。宁老师和向葆在湖边并肩走着。

宁老师先说:“你家是我们班里住得最高最远的。高中毕业后,你还想回去吗?”

向葆谨慎地说:“说心里话,我是不想回去的。我想走出去。要是考不好,那也只得回去。”

宁老师说:“这就对了。男子汉要有远大目标,你要下决心考上大学,争取改变自己,一方面服从国家挑选,另一方面自己也要主动做出成绩让国家挑选。“

向葆很诚恳地说:“我自己会努力的。但也需要宁老师您的帮助的。“

宁老师接着说:“努力就好。只不过老话也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当然也是需要人帮的。我作为班主任当然会帮你的。”

向葆老老实实地说:“在学习上我与沙杨他们一起,还是能相互帮助的。“顿了一会,向葆又说:”我的语文更需要宁老师您的精心指导。”

宁老师听向葆说到了沙杨,就问:“沙杨学习不错。听说在初中就有许多女同学亲近他,是不是这样?”

向葆怔了一下,很谨慎地回答:“女同学向他问问题的多,其他好像没有的。”

宁老师说:“我肯定会帮你的。毕业后是不是能够顺利升学,还需要学校的鉴定的,我班主任的一个好评语的,是学校作出好鉴定的重要依据。“

向葆沉默了一会。

见向葆没有接话,宁老师接着说:“你是贫农出身,家在高山上,你一定要做到又红又专,千万不能只专不红。要好好学毛选,学雷锋,做毛选学习积极分子,做学雷锋积极分子。以后可以多到我办公室去,有什么需要帮助尽管说。可以说说你自己的事,也可以说说班级里发生的其他事。”

向葆说:“知道了。有什么事,我一定会同宁老师说的。多到你办公室去,只怕会打扰你们,办公室里还有其他老师。“

宁老师就说:“以后可以到我家里去。”

向葆又没吱声。

宁老师又问:“你认为现在班里的情况怎么样?换班主任了大家都有什么议论?“

向葆想了一下说:“一切都很好啊,没有什么特别的。大家有什么特别的议论我还真没有听到。”

宁老师说:“以后你要多留心班里的事。多与各地来的同学交往,不要只停留在仙塬中学来的同学中。“

向葆回答:“我记住了。“

正当他们边走边谈,对面来了好几个同学,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这几个同学很会说话,碰到后,宁老师长,宁老师好的话语不断,表现出非常亲热的样子,近乎亲昵。宁老师也把注意力转到这些同学身上去了,向葆见状,想告辞,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总觉不妥,只好一言不发地跟着。-----

隔了一天,宁老师又约向葆散步。他们走的路与上一次相反。上一次是顺时针绕着宁阳湖走,这次是逆时针绕着宁阳湖走。宁老师很亲热的对向葆说:“向葆啊,我知道你是个诚实的人。诚实的人可不能因诚实而吃亏呀。”

向葆有点不解,想了一想,还是问道:‘诚实怎么就吃亏呢?我不能理解。但是我会记住宁老师的提醒。“

宁老师故作玄虚地说:“有些事你现在还是不能理解的,生活阅历多了,以后自然就理解了。“

向葆接着说:”是的是的,以后还请宁老师多指点。“

宁老师马上说:“你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好就能升学吗?不是的,还有一个德育的成绩,这个成绩就要我班主任来评定了。”说了这句话后,宁老师觉得不妥,马上补充说:“当然,不是说我可以随便评的,是根据同学的各方面表现评的,例如:学毛选好不好?学雷锋积极不积极?是不是只专不红?同学之间关系好不好?对师长尊重不尊重?是不是早恋?是不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劳动的态度怎样?要诸多方面综合考虑的。”

向葆的头脑里在转着一个问题:“宁老师为什么要说这话?是在提醒我什么,还是在暗示我什么?”但是他没有再说话。

宁老师见向葆不说话,就说:“不是对任何同学我都会这么说的,你是我打算重点培养的对象,所以我要告诉你今后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做才能获得思想品德的高分。”

向葆马上说:“我知道,谢谢宁老师。”

绕宁阳湖大概走了三分之一路程,宁老师说:“我们回去吧,我还约了别的同学。这样,他们就转身返回了。正走着,前面来了一个叫肖霞的女同学,宁老师就对向葆说:”你先回去吧。“向葆回到住宿的农民家里。宁老师则与肖霞一起继续在湖边散步。

与向葆同宿的还有一个男同学,他也不在。向葆就想到去找沙杨他们。他到沙杨的住处,沙杨不在,又去尚清的住处,尚清也不在。接着又去找全隽,与全隽同住的一个男同学说:“团支书郑鱼找他去散步了。”向葆有点失落,感觉到很孤单。于是就一个人在生产队外的空地的石凳上坐着。晚风吹拂,还有丝丝凉意。他在回想宁老师的话,他觉得宁老师看重山区的农民的儿子,很是欣慰。但是他又有一种预感,似乎宁老师要针对沙杨搞什么不好的动作,他又觉得烦恼。坐了好久都没有人来,他就独自回去了,回到住处,同住的同学已经回来了,他们聊了一会,就睡觉了。

沙杨和尚清两个人,也去了宁阳湖边散步,他们两个只顾讨论数学和物理的难题,别的全然不理会。问题讨论清楚了,沙杨提议回去,早点睡觉,白天够累的。但是尚清还是抱有侥幸心理,希望再走会能够碰到方舒。

沙杨看穿了尚清的心思,就说:“既然你希望能够碰上方舒,那就得向方舒住的院子方向走,你知道方舒住哪个院子吗?”

尚清回答:“我知道的。只不过如果向那个方向走,一旦碰到其他同学,会引起怀疑的。”

沙杨说:“还是省省心吧,我们回去早点睡觉。”

尚清也只得回去了。

方舒没有和季芳住在一起,但她们相约去散步了,她们同住的两个女同学也一起散步。她们四个人也是去湖边的。四个女同学在一起说些什么呢?原来她们最常说的话题还是学习,说到学习就说到了学习好的同学,而男同学往往是学习的尖子,她们的话题自然就转到几个男同学上来了。

与方舒同住的同学薛梅玫说:“我发现你经常用眼睛瞟尚清,你是否对他有意思?”

方舒反击说:“你不看他,怎么知道我看他?没有的事。我看你倒是喜欢上他了。”

与季芳同住的同学郄花则马上说:“尚清真的不错的,学习全面好,作文尤其突出。作文竞赛听说是他第一。”

方舒马上问:“真的吗?你怎么知道?”

郄花说:“临出发前,我碰到隔壁班的语文老师,他说的。好像第二名也在我们班里。”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