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戏说西汉 >第十四章 进位称帝(1 / 1)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十四章 进位称帝(1 / 1)

刘邦在大败项羽后,第一件事就是回师定陶,驱马驰入齐王韩信的军营,夺了他的兵权。其实刘邦一直忌惮韩信的才能,认为韩信是个不可控的因素,加上韩信在打下齐国之后上书要求封他为齐王这件事,其实一直都是刘邦心中的一道坎。但是由于之前要跟项羽争天下,需要韩信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就只能将这事先放一放了。现在项羽已经被打败了,刘邦觉得是时候收回韩信的兵权,以防再生变故了。

既然说到这,现在咱们也该来详细的说说咱们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了(其余两位,咱们后面再细说)。韩信,淮阴人(今江苏省淮安市区)。平民出身,在他年少的时候家里很穷,所以经常寄人篱下。因为家里穷,那时候也没有表现出来什么良好的品德所以也就没办法被先去当公务员啦(当时德行高尚的人也是可以被录用当官吏的)。他自己呢也不懂得什么经商之道,所以也就经常去别人家蹭吃蹭喝了。正因如此,当时人们也都不怎么喜欢他这个人,但是韩信呢他自己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大志向。在他目前过世的时候,家里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了,结果呢韩信还要选一块宽敞的坟地,说方便以后安置一万户人家来守墓。

韩信就曾经在南昌亭长的家里蹭饭,而且这一蹭就是几个月。搞得这个亭长的媳妇很是讨厌他,于是有一天,亭长的老婆提前把饭做好,然后吃光了。到饭点的时候韩信果不其然又来蹭饭吃了,结果一根菜都没有剩下。韩信知道这是嫌弃自己蹭饭呢,这倒好,他来蹭饭没蹭着,他倒是来气了。于是他再也不去他们家蹭饭了。又有一天,韩信在河边钓鱼,一群大娘在河边洗衣服呢,一位大娘搞的动静有点大。韩信就对这大娘说道:“大娘你吓跑我的鱼啦!”大娘说道:“你这钓钩上都没有鱼饵了,还怎么钓鱼呀。”韩信说:“虽然钓钩上没了鱼饵,但是还有鱼饵的味道呢,还是可以钓鱼的。”他这是啥思维,咱也没搞明白。后来这大娘看到韩信饿的可怜,就给他吃的,还跟他说:“你以后要是饿了就来这河边,我给你吃的”。就这样几十天,每天都给他带吃的。总于有一天,这大娘跟韩信说:“我这边洗衣服的活干完了,从明天开始我就不来这洗衣服了。”韩信对大娘说:“我以后一定会重重的报答您的。”大娘生气的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王孙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在淮阴县有个年轻的屠户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拔出剑来把我给杀了;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到了秦二世二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趁势平定江东渡过淮河北上,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却在其麾下默默无闻。次年(前208年),项梁败死,韩信又归属其侄项羽,项羽让韩信做他帐下的持戟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后来呢,在刘邦被封为汉王,入蜀的时候他又投到了刘邦的帐下,刘邦让他做一个仓库管理员,也是默默无闻。有一天韩信犯了法,要被处斩,执法的恰好是夏侯婴。到了要砍他的时候他跟夏侯婴说:“汉王要杀掉壮士,是不打算夺天下了吗?”夏侯婴觉得这个人有点不一样,在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向刘邦进言。刘邦让韩信担任治粟都尉(管理粮饷的官职),还是没发现他有什么特别之处。

韩信在管粮官的时候倒是经常和萧何有接触,两人经常说话聊天,萧何也十分赏识他,也没少向刘邦举荐他但是都没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率军入蜀到达南郑的时候,队伍中很多将军士兵因为思念家乡都逃亡了。韩信觉得萧何都向刘邦推荐自己这么多次了,刘邦也不重用,于是也逃了。萧何一听韩信跑了,都来不及向刘邦汇报,连夜就去追韩信去了。结果士兵们去向刘邦汇报说:“丞相萧何也跑了。”刘邦一听,很是生气,心想“别人跑也就算了,咱俩啥交情呢你怎么也跑了啊”,就像是失去了左右手一样。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了。又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了,刘邦就生气的问萧何说:“别人逃跑也就算了,你为什么也逃跑呢?”,萧何说道:“我没跑啊,我是去追韩信去了。”刘邦就说:“这么多将军逃跑你都没去追,你追韩信一个管粮官?”萧何说:“像那些将领多得是,但是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国士。大王假如只是想一直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是想争夺天下的话,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决定罢了。”刘邦说:“我也打算东出啊,哪能总是憋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打算东出,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刘邦说:“那我就看在你的面子上,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刘邦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如果这样那就太好了。”于是刘邦立马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选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设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刘邦答应了。汉军将领们听说了刘邦要设坛拜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折腾了这么久,可算是被重用了。韩信拜将后,刘邦就向韩信问计说:“丞相多次提起将军,将军有什么计策能教授给寡人呢?”韩信于是反问刘邦说:“现在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难道不是项王吗?”刘邦回答:“是呀。”韩信再问:“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王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羽。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侍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虽然英勇,可是他不能任用贤将,这只能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仁慈。可是部下有功应当封爵的,他舍不得给人家封赏,这是妇人之仁。虽然独霸天下,可是却不居关中而定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任人唯亲,诸侯对此也是忿忿不平。诸侯见他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学他回去驱逐自己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项王的军队所过之处都有杀戮掳掠,百姓不亲近依附他,只是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名义上虽为天下霸主,实质上已经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在这种情况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城邑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服从!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君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子弟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到了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活下来,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正在这时项羽以军威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如今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刘邦听罢,十分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于是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

在汉王元年,八月,的时候听从韩信的谋划平定了三秦。在汉王二年的时候,率军出关连续收服平定了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卬等。接着又让韩信灭赵,攻燕,定齐,伐楚(这些咱们之前都有叙述过了,在这里就简单的一笔带过吧)这一路下来韩信的军事才能可谓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无出其右。所以在打败了项羽后,刘邦才担心没有人能够制衡他,才这么着急的要夺回了他的兵权。关于韩信之前的事,咱们就先说到这。

汉五年(前202年)正月,韩信等诸侯及群臣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礼貌性的推辞了一下,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于是刘邦就依照古礼“三让”,然后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么认为,觉得我称帝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同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山东定陶氾水(今山东曹县北)之阳举行了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史称西汉、前汉),是为汉高帝。刘邦即皇帝位后,他的王后吕雉改称皇后,太子刘盈称皇太子。

在这之后,刘邦一直居住在雒阳。当时原先依附于项羽的衡山王吴芮和九江王英布也都归降了汉朝,只有共尉就是不从,到了汉五年,十二月,刘邦让刘贾和卢绾领军江陵(今湖北沙市),没能攻下了。刘邦又让靳歙为将再去攻打,不久江陵城被攻破,共尉也被抓住了,解往洛阳之后被杀。

有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刘邦说:“各位王侯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您傲慢而且喜欢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不断绝粮道,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就一定胜利,攻就一定攻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刘邦原先打算定都雒阳,可是后来有个叫娄敬的人,本来是要到陇西去戍边的。在经过洛阳的时候听说刘邦要在这里建都。于是娄敬进城后就摘下拉车子用的那块横木,穿着羊皮袄,去求见他同乡的一位姓虞的将军说:“我希望见到皇帝和他谈谈有关国家的大事。”虞将军一看您这身打败,怎么能去见皇帝陛下呢,就要给他一件光鲜的衣服换上,娄敬说:“我穿着丝绸衣服来,就穿着丝绸衣服去拜见;穿着粗布短衣来,就穿着粗布短衣去拜见:我是决不会换衣服的。”于是虞将军就进宫把娄敬的请事情跟刘邦说了。刘邦还真的召娄敬进宫来晋见了,并安排他吃了顿好的。等了一会儿,看娄敬吃得差不多了。刘邦就问娄敬要谈什么大事,娄敬就说:“听说陛下要建都洛阳,难道是要跟周朝比试一下兴隆吗?”刘邦说:“是的。”娄敬说:“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是不同的。周朝的先祖从后稷开始,尧封他于邰,积累德政善事十几代。公刘为避开夏桀的暴政而到豳居住。太王因为狄族侵扰的缘故,离开豳,拄着马鞭只身移居到岐山,国内的人都争相跟着他去岐山。到了周文王做了西方诸侯之长时,他曾妥善地解决了虞国和芮国的争端,从此才成了禀受天命统治天下的人,贤能之士吕望、伯夷自海边回来归附于他。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不相约而自动到孟津会盟的八百诸侯,大家都说殷纣可以讨伐了,于是就灭掉了殷。

周成王即位,周公等人辅佐他,就在洛邑营造成周城,把它作为天下的中心,四方各地的诸侯来交纳贡物赋税,道路都是均等的。这样君主有德行就容易靠它称王统治天下,没德行就容易因此灭亡。凡是建都于此的,都想要像周朝一样务必用德政来感召人民,而不想依靠险要的自然形势,让后代君主骄奢淫逸来虐待百姓。在周朝鼎盛时期,天下和睦,各方诸侯心向洛邑,仰慕周君的道义,感念他的恩德,依附而且一起奉事周天子,不驻一兵防守,不用一卒出战,八方大国的百姓没有不归顺臣服的,都进献贡物和赋税。但是到了周朝衰败的时候,分为西周和东周两小国,天下没谁再来朝拜,周室已经不能控制天下。不是它的恩德太少,而是形势太弱了。如今陛下从丰邑沛县起事,招集三千士卒,带着他们直接投入战斗便席卷蜀、汉地区,平定三秦,与项羽在荥阳交战,争夺成皋之险,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使天下百姓血流大地,父子枯骨曝露于荒郊之中,横尸遍野不可胜数,悲惨的哭声不绝于耳,伤病残疾的人们欲动不能,这种情况却要同周朝成王、康王的兴盛时期相比,我私下认为这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再说秦地有高山被覆,黄河环绕,四面边塞可以作为坚固的防线,即使突然有了危急情况,百万之众的雄兵是可备一战的。借着秦国原来经营的底子,又以肥沃的土地为依托,这就是所说的形势险要、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地啊。

陛下进入关中把都城建在那里,山东地区即使有祸乱,秦国原有的地方是可以保全并占有的。与别人搏斗,不掐住他的咽喉,击打他的后背,是不能完全获胜的。如果陛下进入关中建都,控制着秦国原有的地区。这也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而击打它的后背啊。”

刘邦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都是崤山以东地区的人,都想在洛阳建都。都说周朝建都在洛阳称王天下几百年,秦朝建都在关内只到二世就灭亡了,还是在洛阳建都的好。刘邦犹疑不决。又问了张良的意见,张良说道:“洛阳虽有天然的险要,但它的腹地太小,方圆不过数百里;田地贫瘠,而且容易四面受敌,非用武治国之都;关中则左有崤函之险(即崤山与函谷关的合称,相当于今陕西潼关以东至河南新安县地),右有陇蜀丛山之溢,土地肥美,沃野千里;加上南面有巴蜀的富饶农产,北有可牧放牛马的大草原。既有北、西、南三面的险要可以固守,又可向东方控制诸侯。诸侯安定,则黄河、渭水可以开通漕运,运输天下的粮食,供给京师所需。如果诸侯有变,就可顺流东下以运送粮草,足以维持出征队伍的补给。这正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还是娄敬的主张正确。”刘邦当日就乘车西行到关中建都,定都咸阳以东的长安(今陕西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同年六月,宣布大赦天下。但是因为咸阳宫当年已经被项羽给烧得只剩一片焦土了,所以就先在原来秦国的旧都栎阳暂居,同时命少府阳城延在原秦都咸阳以东的长安乡修建新城,至汉高祖七年(前200年)二月,长安城才初具规模,正式迁往长安。刘邦采用了娄敬的建议,于是赐娄敬改姓刘,授给他郎中官职,称号奉春君。

天下平定后,刘邦“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自萧何次律令以下,基本上都属于立法工作,为后世立制垂范。章是历数的章法,程是度量衡的规定,军法是讲用兵之道,《新语》是讲历代兴衰之故。礼仪,不仅限于朝仪的内容。这样多方面的开国规模,是前代所没有的。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