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人在长安搞流行 >第45章 欲写治蝗之策45(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45章 欲写治蝗之策45(1 / 2)

李惊鸿叹息一声,雍州与梁州距离长安京畿极近,以他对封建王朝的部分了解,为了防止出现灾民冲撞京师的情况,想必朝廷会勒令地方官兵,让他们限制灾民大规模出逃。

毕竟长安城作为都城,是绝对不容有失的,城里的灾民一旦激增,那长安城的粮食也会不够,百姓没了吃食,就容易出现反叛与暴动。

不过好在李唐王朝已经走过了第十个年头,在休养生息之下,各地当有存粮,如此的话应对这场蝗灾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只可惜了雍、梁两州的百姓,今年的收成锐减,日子就变得不好过了。

不过他也没办法,毕竟想要对付蝗灾,除了需要大量的人力之外,还需要成熟的工业体系,去支撑化工杀虫剂的研发。

只有强效的杀虫剂,外加专业人士勘察蝗虫的产卵地,再配合极强的人心,发动数十万百姓,去沼泽野地,湖泊山川之中毁掉蝗虫卵,如此才有可能遏制住一场恐怖的蝗灾。

然而任何一点,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但李惊鸿已经将这件事装进了心中,他决定有时间就把自己知道的关于遏制蝗虫的知识,编成一本书籍,将来若有机会,就敬献给朝廷。

毕竟这个时代,想要治理蝗灾,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需要借助皇权的力量,以正确的方式,去长久的与蝗灾做斗争。

李惊鸿不觉得这是无用功,根据历史记载,哪怕是唐朝这等璀璨的朝代,蝗灾平均七八年就会爆发一次。

之后的元朝,甚至三四年便爆发一次,明朝六七年便爆发一次,哪怕是近现代的民国,由于战乱不止的原因,也成了历史之中蝗灾爆发最频繁的时期之一。

知晓这些历史的李惊鸿,更知晓让封建时代中的掌权者,清楚的认知何为蝗灾是多么的重要。

就拿最基本的认知来说,这时的人们普遍有个说法,大涝之后便是大旱,大旱之后便生蝗灾。

有这个基本观念在脑中,百姓连同官员皇帝在内,都认为蝗虫来源于鱼卵,涝灾将鱼卵冲上岸,等干旱的时候,鱼卵就生出飞蝗为祸一方。

并且最令李惊鸿感到无语的是,自提倡“天人感应”之说的董仲舒,说出那句: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如此便将蝗灾这种天灾,归于一个王朝的败亡之相中去,而那句“不知自省”,就跟明里暗里在说汉武帝似的。

当“天灾”成了“天谴”,这意义可就不同了,要知道,古时候皇帝为了“皇权天授”,可是自称“天子”的,

这老天爷降下天谴,不就是在谴责天子掌管人间出现了纰漏,所以降下灾祸予以警告么?

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人们根深蒂固的觉得,一旦王朝频繁的出现天灾,那就是皇帝有失德行,是皇帝的问题,皇帝得祈求上天原谅。

试问,有这样迂腐无用的思想扎根于时代,谁会去真正潜心研究治理蝗灾的方法呢?

毕竟这是老天爷降下的惩罚,人不与天斗,皇帝作为天子,自然与老天爷关系最亲近,让他祈求上天的原谅就完了呗。

然而事实证明,这是无用的,

想要真真正正的制服蝗灾,那就必须要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研制出能够杀死蝗虫,且又能快速挥发掉的药剂,再发动民众齐心协力,去脚踏实地的战胜蝗灾。

华夏从古至今,从来就不缺少所谓的聪明人,但前提是要将聪明用对了地方,那便会有不知多少人,在不同的时代,前仆后继的踏上治蝗道路,直到治蝗成功。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