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的河 >第十五章 汉武帝的经济战15(2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十五章 汉武帝的经济战15(2 / 2)

西汉初年,国家沿用了秦代的货币,但对铸币权限没有限制,政府、诸侯和民间都可以铸币。由于铸币权限的泛滥,市面上流通钱币钱千差万别,再加上政府无法控制货币发行量,常常引发商品价格的波动。汉武帝三次下令下令改铸新币,同时下令盗铸货币者一律处死,而且要求百姓缴纳赋税必须使用新钱币。但最终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很快市面上就出现了盗铸的假币。汉武帝最后下定决心,由中央统一铸造钱币。下令设置水衡都尉,水衡都尉下属有均输、钟官、辨铜三个机构,专门负责货币的铸造,同时下令冶铜业也由官府专营。官府在各地设置机构开采铜矿,再由“均输”把铜矿石运输到长安,由“辨铜”对铜矿石进行筛选和初加工,最后送到“钟官”进行铸造。通过中央垄断钱币铸造的方式,钱币的铸造标准得以统一,货币的发行量和铸造工艺都得到保障,盗铸货币的流通空间消失了。由于盗铸成本的提高,盗铸货币的现象逐渐消失,水衡都尉铸造的五铢钱成为市面上唯一流通的货币。武帝终于实现了统一货币体制的愿望。

五株钱是一次典型的用技术进步提升竞争力占领市场的商战案例,不过对象是刘彻和铸假币的人。刘彻的问题也是古代的皇帝们都面临的问题。

铜从奴隶社会夏朝开始就有了炼制铜的历史。到西汉汉武帝时期已经有一千多年了,铜钱的炼制也是很简单的,就是把铜炼成铜水,倒入模具中,冷却后取出来就行了。是一个低门槛的技术。汉武帝刘彻通过提高炼制的门槛家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当时最佳的解决方式。

铜币作为货币从奴隶社会就开始的。钱的本质是交易的载体,是用来衡量物品价值的工具。货币从原始社会就有了,最初是贝壳,后来是铜,再后来是金银。货币应该具有不宜磨损、容易携带、不可复制和稀缺的特点。所以从贝壳被抛弃使用就是这样原因。铜作为货币,最初是合适的,但是铜作为矿产是一直被开采的,铜钱也一直源源不断的被制造出来。所以就必然出现一个问题,货币无法真实有效的定义商品的价值。不管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有没有增加,货币却一直在增加,就会带来价格和价值的背离,最后的表现就是通货膨胀。最早一个铜板可以买一个馒头,最后是一百个铜板买一个,馒头依然是馒头,同样的铜板却有了不同的价值。所以古代皇帝们的应对就是每隔几年就换年号,铸造新钱币取代旧钱币,在社会上重新流通。

铸造了新货币,进入流通领域,政府就可以通过换取货币的过程来掌握社会财产状况。结合我们刚才说的,刘彻要求申报财产的行为,这是一套连续的政策。先是通过换取货币掌握了富商的财产情况,又通过财产税得到了税收,增加了国家收入。

但是,刘彻的这个办法对于解决古代铜币或者货币自身的问题却没有帮助。

刚才我们说了,刘彻通过的是通过换货币的行为掌握了财产情况,但是实际社会是时时刻刻变化的,今天的穷鬼明天也可能成为富商,就需要时刻掌握他们的信息,还需要频繁的换货币。频繁换货币的行为是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行为,一方面增加了社会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频繁的换货币的行为也让政府的信誉散失,导致老百姓不信任政府。政府发行的新货币还必须高于铜本身的价值,否则就会有不断的冒险者制造假币。所以铸造的货币本身是要亏本的。这也与政府的期望背道而驰。

货币对于政府稳定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货币作为交易载体的特性和皇帝掌握铸造权结合在一起,就有了期待通过无限铸钱,进而控制社会的想法。想法和现实太多的时候是背道而驰的。在一个无法精确统计商品价值的年代,发行的钱币多少也就成了皇帝们手里的权利。

只是这个权利带来的副作用但是强大的。社会生产稳定,钱却越来越多的后果,就是所有人的生活成本在不停的被动上升。我们看到很多王朝在高光时刻的突然陨落,都是社会上流通的钱和商品不匹配导致的。

钱对于社会上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所谓的视金钱如粪土是有了钱以后才说的。

对于西汉的各个阶层来说,欢喜也不尽相同。国家收取了税收,国库增加了,皇帝们是高兴的。其他人都不会高兴,因为所有人除了皇帝的利益都随着时间在缩水。

那些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们,肯定不会愿意自己的生活水平在一天天肉眼可见的下降。世界上的聪明人还是太多,他们找到了钱背后的本质,钱是用来衡量商品的工具,所以控制商品也等于控制了钱,不管钱怎么样变,最终都要换成商品的。但是商品生产或者社会上的行业就那么多,皇帝权利下降,吏治缺失的时代里,他们通过官商勾结、强取豪夺,土地,产业都是他们的目标。掌握了这些,他们也立于不败之地。他们成了地主豪强,他们是社会中隐藏的控制者。

对于大部分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是社会的生产者,却承受了最大的苦难。”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