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人在西晋,狠抓教育 >第41章 洛阳冬日42(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41章 洛阳冬日42(1 / 2)

一个冬日早晨,洛阳城里白雪皑皑,富商李肆在自己的宅子里喝着茶汤,明年又是个丰年啊,这雪下得挺大。

下人上来禀报,有人来找他。

几年前,衡阳太守腾永文回洛阳,寄住在满水寺,突然得了恶疾,不能行走,僧人耆域的给他医治,给他按摩按摩,结果就好了,从此腾永文成为佛教信徒,至于其中治病的原理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后来腾永文留在洛阳做官,买下了这个宅子,年前李肆他们来洛阳卖透明的琉璃佛,腾家为了将琉璃佛请去寺庙供奉,差点倾家荡产,其中的收获之一,就是李肆他们就含泪得到了这个宅子。

荆州的玻璃工艺品,找了很多匠人来制作,加上王青后世看到的那种佛像版本,直接变成了无价之宝,当然,高端的产品必须无法大规模出货,只能含泪赚点稀世珍宝的价值。

现在佛教还没有完全本土化,佛教都是靠搞各种玄虚来唬人,当然,对于喜欢清谈的名士来说,佛理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佛教带来的数学,医学相比道家还是有点可取之处。

光是的名字,现在的佛教徒,出家之后,姓都是竺或者支,这都是印度人的姓,他们此刻有点像王青他们一伙人,文化已经改变了,对于晋国人来说,他们已经不是信奉同样的文化了,他们是因为信佛,王青他们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

佛教此时属于外来文化,曹操因为警惕黄巾军这种东西,是禁止汉人出家为僧的,到了曹魏末年,颍川郡一个叫朱士行的人才出家,然后到西域取经,大规模的佛经翻译还没有发生,都是口传。

而且佛教和本土文化的冲突也不是很大,佛教为了适应本土也做了改变,佛法虽说众生平等,可是寺庙里的和尚们依然等级森严,况且本土不喜欢被说理,佛教的典籍即使翻译过来了,那也是太多太多,虽说汉代的经学可以做到解几个字,写几万字,可是实际搞了没多久,大家就厌倦了。

现在出家和后世差不多,和尚比道士有组织得多,佛教戒律森严,道家有点点乱来。什么龙门石窟之类的,影子都还没有,那是后来游牧民族的君王用佛教对抗汉文化,加上想要统管世俗和宗教世界,才按照自己的样子雕凿佛像,皈依佛教。

佛教要发展壮大,还要等到胡人在北方坐大,他们为了和华夏文化对抗,优待和尚,北方佛教徒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僧侣的达到户口达到四百万人,佛寺比所谓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多了。

虽然比起士族,他们搞到的宅子不大,可是李肆这宅子本来是腾家的,他一个商贾,在这个社会本就是被歧视的人,如果不是知道他能搞到透明的玉石,估计连个小吏都懒得搭理他。

来的几个人都是士族的家奴,他们来就是为了给主人弄宝贝的,朋友的朋友介绍的,都是信得过的人。

其实已经有人知道李肆是荆州来的,现在朝廷虽然没有去攻打荆州,但是已经下令不和荆州往来了,朝廷派去荆州查探的人员如泥牛入海,一个都没能回来,朝廷已经把王家造反当成事实了。

其实荆州也没什么货物必须从北方购买,这些士族明知道这些人是出身荆州,不过这些士族才懒得管,与我有什么关系,看我们换种角度进攻他们,把他们买破产。

“李兄,最近有好货吗?”一进来张口就问的是司马家的一个藩王管家,不过李肆不认识。

李肆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卖的货是在哪里搞到的,荆州工坊和工匠们都被严格管理起来了,现在荆州做的是玻璃工艺品,不是走量的玻璃产品,规模小,也方便保密,为了爆这些大户的金币,荆州打算在很长时间内都不公布技术。

“这位兄弟,怎么称呼。哪有货啊,这东西太难弄,我也没存货。”李肆也不知道这些玻璃工艺品哪里来的,可是他知道,越稀少的东西,价值越高。

“我叫沈敬,兄弟,有好东西先给我看看,我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沈敬说完,大剌剌坐下,今天必须有点收获,不然回去不好交代。

旁边同来的陆伟不爽了,大家都是替主人找好东西消遣的,你家的钱比我叫更香吗?我们陈家也不是缺钱的人家。

“沈兄,这样不好吧,当着我们说这个,既然有好东西,大家凭借钱财竞争,你这样难道很看不起我家主人。”

“就是,沈二,大家都想要好东西,钱财谁缺啊。听说李兄对古书有兴趣,倘若真是好东西,我家里还有几车竹简,自从换了有纸之后,我们府上都花钱找人誊了书,多余的竹简留着只能烧火用,可以作为买东西的赠品。”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