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 手机阅读本书

第57章 修道58(1 / 2)

自素和其奴去世,八座缺一,洛书格自然而然演化为八卦格。魏帝弘一直没想好用谁替代,而诸公也不提,八卦格就这么一直拖了下去。

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时期,魏廷也是这么分成几大块,但各块之间的职责、职官,相互混杂,每一块都不独立,极为混乱。魏帝弘的五大块,职责稍稍清晰一些。当然,魏帝弘不这么看;以为经过调整,官、职相当清楚;就算不清晰,也在调整中。

魏帝弘又拜叱吕罗汉为内都幢将,迁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进爵山阳公,加镇西将军,管宿卫。实际上,就是与张宗益、白整一同,打理内廷。

叱吕罗汉曾随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南讨,因功拜为三郎幢将。步六弧丽、独孤尼、源贺带领三郎卫队诛杀宗爱时,叱吕罗汉就是追随者之一,因此而稍稍升迁。叱吕罗汉资历老,性格却与匹娄提相似,畋猎时中规中矩,不找机会显露射技与带兵能力;看起来,比较孤傲;也有人说,比较蠢。

诸公商议如何赏赐有功将士,魏帝弘不愿费心思耗精力,在诸公的争议之下,以慕容白曜为都督青、齐、东徐三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进爵济南王。

诸公以为,青、冀大族太强,且不服皇化,当去甚、去奢、去泰。魏帝弘还未想清楚,为何是“三去”,诸公便有了主意,仿照旧例,在平城西北二十八里处立北新城,迁青、冀望族为代人。设平齐郡,崔道固为郡守,辖两县;历城民为归安县,房崇吉为县令;梁邹民为怀宁县,刘休宾为县令。

东阳民随沈文秀抵抗大魏三年,迁徙者全部贬为奴婢,一部分人分赐百官;大部分为平齐户,即官奴,居平齐郡,替魏廷种地。

皇兴二年,徐、兖、冀诸新附高官刚来平城之时,待遇迥然不同。暇丘毕众敬等、彭城薛安都等、盘阳房法寿等,因为是请附,大多为上客,张谠、房崇吉为中客,而崔道固、刘休宾则为下客。

这些降将之间的恩恩怨怨,难以说清;在平城相聚,大有相视一笑泯恩仇之势。房法寿、毕众敬、张谠生性豪爽,全然忘记过去,随遇而安;整日呼朋唤友,一点都不在乎过去、现在、未来。崔道固也想得开,认为都是以武起家,很愿意与人相处。唯薛安都与众不同,很是落寞;除了毕众敬,对谁都爱理不理。

崔道固颇为感慨,对房法寿等人说道:

“古人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信不虚也。”

汾阴薛家从蜀迁来河东,被认为是蛮夷之后,所以才有崔道固的“非我族类”。实际上,薛安都一直都在反思,为什么形势没有按照设想的那样,发展为八卦,而是戛然而止于洛书?时时推演,如果当初以洛书为目标,又该怎样布局?皇兴三年,薛安都郁郁而终;到死都没推算清楚,究竟该如何布局。

沈文秀与长史房乐天、司马沈嵩等锁送京师,面缚请罪;魏帝弘免其死为下客,待遇比崔道固、刘休宾还要差,只能粗衣蔬食度日。东阳城破时,沈文秀不为生死而折腰,受到大魏儒士敬重,纷纷上书魏帝弘,请为宽免。朝堂诸公认为,免死已是仁慈,不能就此放过,必须给后来者以警示。

魏帝弘听说毕众敬与房法寿的事迹之后,特意招来询问。毕众敬五、六十岁,身体非常好,告诉魏帝弘自家心得:

“陛下,众敬以为,天下大事唯有吃;臣每日所想,就是吃什么;每到一地,定要尝尽当地美食。”

魏帝弘郁闷,有念念不忘的美食吗?有值得寻觅的美味吗?好像没有吧!回忆过去,似乎从来都没有可口之物,吃饱不饿肚子而已。最让魏帝弘耿耿于怀的是,每天都吃人家吃剩下的剩饭。曾经想过更改,被群臣抢地死谏,吓得魏帝弘夺路而逃,从此不敢再提。

徐蹇的修道之法严格,为获取天地气而设药膳,吃遍天南地北。普通人一天两顿饭,朝食、餔食;魏帝弘三到四顿饭,早早起身吃晨食,打一趟《灵剑子》一十六式;稍作休息,等日出时刻,修炼《黄庭经》。

下午亦是如此,先走一十六式,再静修《黄庭》。而到了晚上,根据身体状况,决定是否吃特制的药饵。说是药,其实就是有蜂蜜、药材的甜点;而且,都是现做。说是饵,却是一大块,被别人吃得坑坑洼洼,才送给魏帝弘吃。本来,徐蹇想制作成丸,结果被诸太医阻止,魏帝弘开金口,也是无用。想起抢地死谏,魏帝弘不敢多说,只能听从安排。

魏帝弘又召房法寿询问,房法寿回答道:

“陛下,法寿心中唯有亲人、兄弟、酒,现在又有了陛下!养好家人,经常与兄弟偷猪、宰牛、喝酒,那才是人生快事。”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