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014 父子兄弟齐聚乾清 汉王定王意外获利(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014 父子兄弟齐聚乾清 汉王定王意外获利(1 / 2)

第二天,八月二十一。

朱慈炤起了床,吃过丰盛的早饭,便留下方正化看家,自己则慢悠悠地溜达到乾清宫。

等朱慈炤走上白玉台基,乾清宫总管大太监王德化正站在大殿门口。

王德化冷冷地抬手一拦:“皇爷有旨,请太子、汉王在殿外稍候。”

朱慈炤也没接话,就在殿前来回踱步。

乾清宫大殿巍峨雄壮,朱慈炤偶尔看上两眼,心中也有些感慨:这应该是自己最后一次来到大明的乾清宫了。

下次再来时,这里就是李自成的乾清宫了。

到现在这个时候,大明已经没救了。

所以朱慈炤连自己年号都想好了,就叫光武。

刘秀能搞出一个新大汉,那我也能搞出一个新大明。

朱慈炤瞎溜达了一会,定王带着个内侍,也来到了大殿前。

王德化连忙笑呵呵地迎上去:“小爷快请进去吧,皇爷等着您一起用早膳呢。”

定王点点头,把内侍留在外面,自己一个人进了大殿。

此时崇祯正坐在书案前,愁眉不展:“承恩,你说定王真有夺嫡之心?他不过就是写了几个字而已,翰林院那帮人就众口一词,非说他有夺嫡之心。”

王承恩摇摇头:“皇爷明断,这不是奴婢可以置喙的。”

崇祯冷哼了一声:“亲王仿书,一张纸上画了八个方格,每次仿八个字。定王这次自己选了七个字用中楷写了,纸上每个字都出了方格,最下面的字都快到纸张边沿了。

那帮翰林们就非说写字出格乃僭越之举,夺嫡之兆,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本来他们兄弟没有这个心思,那帮翰林嚷嚷来、嚷嚷去,没心思也被他们嚷嚷鼓动得有心思了。”

王承恩反正是不说话,汉王的人情已经还完了,自己又不欠太子和定王的人情,所以现在完全可以做到不偏不倚了,爱谁谁吧。

崇祯正长吁短叹之际,定王走进来请安。

崇祯叹了口气:“老三过来坐,朕好久没有和你单独吃过饭了吧,来,今天咱们父子一起好好吃顿饭。”

定王故作镇定地坐了下来,心里却有些发怵。父子还未开始交锋,定王就有点佩服朱慈炤了。在见到父皇之前,想的是自己多么冤枉,受到了多少不公的待遇,想着理直气壮地要求跟朱慈炤一样的亲王特权。

但真到了跟自己父皇面对面的时候,一重关系是君臣,一重关系是父子,忠与孝两座大山压下来,想强硬地顶撞与抗争,那压力可不是一般二般的大。

定王越想越佩服朱慈炤,这家伙可真有胆气,硬顶着君父天威,拼着挨了三十板子,最终将亲王特权搞到了手里。

虽然定王平时也很受宠爱,但名为三皇子,实为排行老二,地位也有点不上不下。受重视程度比不了身为嫡长的太子,受宠溺程度比不了当年活泼可爱的老五。

见定王脸色不断变换,崇祯直接发话了:“老三啊,你写的那几个字啊,在翰林院传开了。你写个中楷,就好好写啊。八个方格,你就老老实实写八个字,不就得了。

非要写七个字,还字字出格。

一大群翰林在那里叫嚷,说从写字就能看出来,你有僭越之举,夺嫡之兆。

他们都当个真事在传,人言可畏啊!这么一闹,朝野上下怎么看,你的兄弟们怎么看?”

定王听到这话,都惊得呆住了,半晌才想起来离座下跪,沉声辩白道:

“是哪个翰林乱传这话,父皇明鉴,儿臣不过是随手写了几个字,想请父皇指正,怎么就跟僭越和夺嫡扯上关系了?这哪也不挨哪啊。”

崇祯摇摇头:“翰林院现在都嚷成一片了,也分不清到底是哪一个想出来的。你也是没脑子,作为亲王,尤其是出阁读书,一言一行都会被朝野上下紧盯着。你得处处恪守礼法,不能被别人抓到任何把柄。

只要稍稍不合礼法与规矩之处,就有一堆人追着你诋毁。行了,朕知道你是无心之失,起来吧。”

定王听到这话,倔脾气就上来了,站起身嘟嚷道:“那汉王做的事情符合礼法和规矩吗,他比儿臣过分多了,为何他就没事呢?”

崇祯皱皱眉头:“刚说了你们三个要兄友弟恭,你这就攀比起来了。

第一,朕已经把老四打了三十板子,罚到宫外闭门思过。第二,他是庶子,过几年打发他出去就藩,做个富贵闲王,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你是嫡次子,对大明的朝局稳定极为重要。你要留在京城,直到你哥哥的儿子至少六七岁了,才能就藩,你懂吗?”

定王倒也颇有些聪颖过人之处,当即便听明白了几分,有些震惊地问道:”父皇是说,儿臣的用处,跟郕王、潞王是一样的。”

听到这话,崇祯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你可别真的动歪心思,安安分分做‘潞王’吧。”

定王这下听懂了,若是太子平平安安,自己就老老实实做‘潞王’;若是太子有什么不测,那接下来可就是郕王故事了。

明白了自己也有皇位继承权,而且这个继承权并不是虚无飘渺之后,定王还真有那么一点点动心。

忽的,定王福至心灵,猛得闪过一个念头:我还有可能不是‘郕王’、‘潞王’,而是‘信王’啊。信王,也就是父皇,那可是真正的兄终弟及啊,比郕王临危受命得来的皇位稳妥多了。

崇祯也没想到,自己本意是要防微杜渐,消除夺嫡之患,哪知言多必失,这定王反而越来越动心了。

父子俩都低着头算计来、算计去,最终还是定王先开口了:

“父皇,既然您更重视儿臣,那为何老四得了汉王这样一等一的王号,儿臣却只是区区定王。

‘定’啊,连正经的国都不是。儿臣问过刘先生了,从周到大明,两千多年了,自始至终就没有‘定国’。

郕王是大明最不受宠的皇子,‘郕’好歹还是个古国呢。

儿臣就想不明白,父皇为何如此偏向庶出的弟弟,嫡出的哥哥反而如此寒碜。”

听到这话,崇祯被气个倒仰,恨恨地把碗往地上一摔:“逆子,你胡说些什么,这些都是谁教你的。区区一个汉,不是庸碌中主,就是残暴之君,要么就是桓灵那样的祸害,有什么好的。

‘定’那是定国安邦之意,又有什么不好。

自英庙之后,大明的皇子都是这么封王的,秀、吉、崇、裕、景、兴、寿、荣、瑞、惠,都是这样的王号,又不是只针对你。

你弟弟是因为他母妃重病不起,最后就提了这么个愿望,非要‘汉’这个王号,朕心一软,就给了。

皇贵妃好歹是你的庶母,你多少也得有那么一点点孝心吧,你忍心非要她带着遗憾走吗。”

定王听到这话,心里也恼了:合着我没得到上等王号,还怪我母亲没得重病绝症呗。

崇祯又补充道:“不管王号是什么,亲王跟亲王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你非纠结王号做什么。”

定王气得,真想把桌子掀了。随便举个例子,秦王和肃王都在西北,秦王的岁禄是多少,肃王的岁禄又是多少。一个一万石,一个求爷爷告奶奶才涨到一千五百石,还亲王和亲王都是一样的,您怎么晴天白日,就硬睁着眼说瞎话呢。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