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其他类型 > 被女帝抓走的我,真不想当反派啊 >第六十三章 论道与行之63(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六十三章 论道与行之63(1 / 2)

山清水秀的小天地骤地一静。

“夫子,这是何意?”许久之后,有人难掩困惑问道。

面容古板肃穆的程老夫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席上七位大君子:

“山上人常言道,登山修仙明证大道,你们可知这‘大道’,究竟有几条?”

出身圣人府的赵弘香身体微微前倾,皱眉答道:

“不是常说的儒释道名魔五条登山路?”

“我儒教养孕浩然正气,佛家顿悟堪破伪境,道宗明识真我,名门集五行之力,魔教自断人魂以承天道,这五条登山路除了浩然之气难寻,其余四条登山路都应称得上大道。”

“不,不对,登山之路不止五条,合欢宗的双修道,青灵山的噬妖化神,万妖盟点化凡身,密火教凝聚气运,正名教明证功德,诸子百家各有登山之道,虽然这些都是断头路,从未有大能修士飞升成功,但也应算是登山路。”稷下学宫大君子姬闵微出声反驳道。

“登山路是登山路,夫子所问乃是大道,断头路岂能成为大道?”赵弘香不悦回道。

“那这么说,我儒教登山路岂不是也难以称作大道?”山清水秀的秘境内,与一众青衣儒衫的君子圣人迥异,开口说话之人身披一袭白袍,双袖绣有簪金色云纹,面容俊美,手摇一柄白纸折扇。

白袍君子笑眯眯道:

“在座的有几人心胸之中,充沛着浩然正气?”

赵弘香眼中闪过一抹忌惮,席中七位儒家大君子,唯有他与这个喜好白衣的唐如温同年得到文庙所授的大君子,其余五人哪怕早早跻身金丹境,也因各种缘由耽搁了几年光阴,错过儒家文庙三年一次的天理校考,这人身份神秘,传言出身西蜀之地,与学宫大祭酒有旧。

这些身外事倒不至于让赵弘香顾忌,真正让他在意的是,他曾经问过春秋学宫大祭酒,也就是他的圣人祖父,这个唐如温是何来头,读书时从未有过事迹流传出来,天理校考上却大放异彩,力压一众贤才与他并列第一名,而祖父的回答更是让他匪夷所思,只两句话而已:

“此人有白仙遗风”,“恨其晚生五百年”。

话语之中,白仙乃是儒家继五位圣人之后有望再塑圣人金身的读书人,后来不知为何自断大道,求仙去也;而五百年前,山上山下皆是大乱,万妖盟乘势而起,以至今日一发不可收拾,儒释道三教不得不任其妄尊。

“大道本该艰难,白仙有语行路难,更有一句难于上青天,不过是我等资质不如前贤,孕育不出浩然正气,与我宗之路有何关系。”一袭青色衣裳的素颜女子突然说道,轻灵悦耳的嗓音打破秘境的宁静。

白袍君子唐温如嘴角微挑起,哦了一声,正要就事论事论道一番,秘境之内传来圣人程老夫子的肃重嗓音:

“你们七人,眼光为何非要局限于一时一地?”

七位君子整容敛笑,屏息凝神以待圣人教诲。

“儒释道名魔,除却我儒家,其余四条登山路皆是殊途同归,一条大道罢了,修行依靠练气,气机运转依凭真气,借用的无非就是天地之力!”

七位儒家大君子神色一凛,第一次听说这种归拢天下登山路的说法,细细想来确是如此,唯有儒家浩然之气仅凭着心胸之中的“正气”,便能与天地之力合鸣,而余下诸子百家则要在人身之内练气凝真,然后运转气机,“借用”天地之力。

“先生,我有一事不解。”白袍君子唐温如放下手中折扇,目光炯炯道,“先生所言,诸子百家登山之路,是要依靠灵气借用天地之力,我儒家是以浩然正气与天地之力合鸣,难道浩然正气也如灵气一般,万年以来一直存于天地之间?可供读书人随意取用?”

程老夫子眼中露出一抹赞赏,轻轻颔首道:

“此言对错皆有,方才问你们,世间大道共有几何,你等只重小路,眼光眼界局限过浅,真正的大道,只有三条,其名为天地,众生,天道。”

“世间所有登山路皆是源于三条大道!”

留给七位君子足够的思考世间,程老夫子挺直腰背,神色郑重地从腰间玉佩中取出一枚儒家圣人所刻制的竹简,放于身前,恍若置身于一座学塾,有朗朗读书声传至耳中,有浩然正气流转萦绕佑护此间秘境。

众魔莫窥,众神难侵。

程老夫子方才归魂于席中,继续与诸位君子说道:

“我儒家圣人早就有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你们只当这是一句为了山下王朝,俗世诸侯称雄争霸所用的儒子言?撇下大道之天道,天时地利所说的皆是天地之力,这条大道又可细分为三者,这三者不分前后,未有高下之说,至于其中有何异同,待到你等结生元婴,重塑人魂,明识真我以生文心之际,自己前去摸索大道,免得受到前人思想所累,丢失了人之性灵,错过己之文道。”

老夫子朗朗而言道:

“天地之力,除却天时、地利二者,还有一后人延伸趟开的‘真我’,也就是你等所行的登山之路。”

“天时所指,即是诸子百家祖师开辟出的登山路,因为先天受制于此间天地,借用天之灵气,行天之歧路,又岂能开天飞升?所以是为断头路也;地利说的是几条可通临山之巅的登山路,如名门五行之说,佛家顿悟说等等,地利发源于性灵二字,不宥于天时,不违于厚德,也因如此受限极大,各家各有苦衷。”

“而真我,除了道尊一气化三清,推演世间万物走向万年光阴,留下三条登天路,我儒家复圣、后圣因前贤也有所明悟,演化出的登山路,就是你等现在所行之道……”

“所谓大道,圣人有志而未逮,天地之力,吞天地灵气而为己用,覆天地之力而载之,这便是我等所行之路。”

七位儒家君子如听天书一般,恍恍然有种登山修行二十载,今日一朝初闻道的感受。

不觉半个时辰已过矣。

“先生,浩然正气说的可是另一条大道,人和大道?”最先回过神来青衣女子眼眸明亮,神采奕奕问道。

原来浩然之气并非只有筑基境才能养孕而生,沿着现在的这条登山路,只要结生出元婴,明识真我诞生出文心,就有可能走上另一条大道,天时地利皆不如人和的大道。

程老夫子轻轻点头,又从玉佩中取出一枚蕴含圣人真意的竹简,放于身前道:

“我曾与你们说过,浩然之气对于这座天地极为重要,可惜我也未曾于心胸之中养孕出浩然正气,只能告诉你们,浩然之气可以牵引动众生之力,浩然之气更是这座天地的本源之气!”

“何为本源之气?”诸多君子异口同声询问道。

程老夫子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也许学宫中几位大祭酒有所猜测,也许心胸之中养孕浩然正气的圣人能够知晓,只给了一个模糊说法,或许与气运二字有关,但天地本源正气,难为言也,亚圣曾言其为气也,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生发于心,故为浩然之气。”

“当然这也只是圣人所言,其中或对或错,就由你们探索去了,若是他年明悟何为浩然之气,还请诸位诸君子能够告知。”

七位大君子心神一振,一人起身作揖行礼,席上众人皆起身行礼。

老夫子肃容正色起身,与七位学生躬身还礼。

众人重又落座后,只觉心神激荡不已,此生定有一番大作为的赵弘香朗声问道:

“敢问先生,我儒家学宫是担心这岁末山之人,找到天地本源之气?”

程老夫子微微摇头,旋即又轻轻点头,“是也不是,此事关乎我儒家秘辛,你们若是想要知晓,那便继续专注于修行修道事,不要因为人世纷扰乱了误了大道!待诸位能够进入文庙内,再与我论道一场是与错不迟。”

“先生,若是找到此人,我们该如何决断?”白袍君子唐温如问道。

“阐明利害,说之以德、以理,如若此人心向魔道而死不悔改,那你等便要替天行道,为我儒家历代先贤,为我天地正气,收回这点浩然正气,不可让其落入魔教手中。”程老夫子道。

七位君子心有所明,神情却是不一。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