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 手机阅读本书

楔子41(1 / 2)

漢高后二年,自高祖皇帝烧毁栈道以麻痹诸侯,乘机拜韩信为大将军,北上还定三秦至今,已有二十载。

高祖皇帝的龙兴之地,轰隆隆一声惊雷,骇的百兽惴恐,狼奔豕突,人心惶惶,四处奔逃。

紧后传来的,便是一股强烈的震感,山陵崩塌、江河断流,入目所及,地动山摇,人无立锥之地,为山体所掩埋,牲畜凄厉鸣叫,又让落石砸中,没了生息。

“杀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乃止。”

在吕雉的统治下,武都郡终究是缓了过来。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此地的居民,似乎渐渐忘却了这数百年前的惨事,直至一人举起地图,扼腕长叹。

“武都山崩,嘉陵夺汉,泽为地震所没,难以被及后人,时也,命也?”

季汉建兴五年,汉中郡沔阳城外,汉军屯兵于此,大营绵延十余里,在外围,更是一丝不苟的筑起了高墙,上有军士持兵巡视,目光下行,鹿角重重,以作拒马之用,营备之森严,堪称一句铜墙铁壁。

自辕门张望,可见在层层营中,片片矛林之中,有一大纛旗高耸入云,矗立在营盘中央,随风飘荡,其上“漢”字不时褶皱一二,似乎在彰显着纛旗主人的忧愁。

大纛旗下为一夯土高台,旁立一大营,在一片行列整齐的营盘中略显突兀,却是鹤立鸡群,正是季汉丞相的中军帅帐。

诸葛亮生的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现今虽然已是不惑之年,但头戴葛巾,持白羽扇轻挥,虽不如隆中那般意气风发,此刻见他坐于上首,摇头轻叹时命,却还是令人不经感叹一句“岁月不败美人”。

帐中,赵云、邓芝、魏延、王平、高翔等将校具是扎着袖口,身配宝剑,正排坐在两侧,听闻丞相长叹,诸将互相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丞相不必忧虑,以某来看,曹丕已死,曹叡孺子初登大位,根基不稳,主少国疑,诸臣皆不足虑,此次进击,敌未可料之。蜀地有丞相治理,已是沃土千里,天府之国,后勤无需担忧,待我军兵出秦岭,魏必然惶恐不安,不说倒戈卸甲,难免啊,有些要弃城而逃!”

诸将闻声看去,见是参军马谡,心下了然。

“幼常莫要轻敌,那曹叡曾被曹操称赞,况且,曹魏毕竟还是兵多将广,”诸葛亮蹙起眉头,轻摇羽扇,“我还需想个别的策略,作些疑兵,令其不晓我之意图才是。”

“丞相!某……”

“丞相!”赵云后发先至,声若洪钟,盖过魏延,老将军抱拳请战,“还是我去吧。”

“子龙将军……前番你随我深入不毛,平南诸乱,未将歇息,又来汉中驻扎。”说到这里,诸葛亮轻叹一声。

“丞相,我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此二位古人均不服老,今北伐在即,我焉能倚老卖老,坐享其成?”

“子龙年已近七旬,何不随阵中军?倘若亮有不稳妥之处,子龙也好出言规劝一二。”

“丞相……”

赵云心中不服,再度抱拳,面上已有急色。

诸葛亮不为所动,只是恳切劝道:“北伐之事,以弱击强,作为疑兵,更要为敌之大部军马所围剿。子龙不服老,要再建功,可随亮一同北上,但为疑兵,实不可行。倘若有个闪失,于己,毁将军一世英名;于国,挫我军之锐气;于我而言,先帝、云长、益德、孝直、汉升、孟起,或中道而亡,或战死疆场,亦有病逝者……我又怎忍让子龙前去冒险?”

“哎呀丞相!”赵云终于等到诸葛亮说完,急促的出声,铿锵若兵刃交击,还是请战之言:“我自随先帝以来,一向是御敌则先,临阵不退。长坂坡时,救回二位主母,与当今陛下,云得以全身而退。今虽年事已高,但大丈夫,战死沙场,好过病死卧榻,实乃战将之幸也,丞相,子龙愿为疑兵!”

“子龙,此次北伐,路途艰辛,况且……”

“丞相!”

赵云扑通一声,单膝跪地,“丞相若不以我为疑兵,不如撞死在阶下。”

“老将军……”诸葛亮走下主位,扶起赵云,见他一脸的执拗,只得答应,“好!不过,子龙若为疑兵,还需一人同去。”

“谁?这……”

赵云大喜,接着又纠结起来。

“丞相!”邓芝恰逢其时,起身抱拳躬身,“丞相,芝虽一介儒生,愿随老将军统领兵马,作为疑兵。”

“丞相,”子龙先是扭头看了邓芝一眼,接着对诸葛亮挤眉弄眼,得意洋洋的笑问道:“邓芝愿随我去,如何?”

诸葛亮虚扶起邓芝,随后颔首,正色道:

“好,便拨与子龙一万兵卒,有伯苗辅佐,疑兵之事,想来不足为虑。”

“喏!”二将抱拳领命,相视而笑,诸葛亮见状,亦是难掩笑意,“既如此,二位将军可去整军了。”

“末将告退!”

“其余诸将,明日来帐前听候调遣。”

“是!”

众将校起身抱拳。

次日一早,汉军营中。

“咚!咚!咚!咚!”

从辕门至帅帐,清扫出一条路来。两侧列有牛皮大鼓数十,力士肃立鼓前,正缓慢而坚定的敲打着。大鼓间隔之处,旗手执各方将旗,昂首挺立。

腊月天寒,诸葛亮一袭大氅,身系浅蓝披风,自辕门缓步走来,冷风吹起,旌旗猎猎,披风轻动,丞相以扇遮面,阖眼望天,飘飘然间,尽显名士之风。

“呜……呜……”

苍穹阴云重重,苍凉的号角声陡然响起,应和鼓声的同时,似乎也与这阴沉天气相得益彰,压的人胸口沉闷,喘不过气来。

缓步行至帅台跟前,赵云、魏延等将校顶盔贯甲,手扶剑柄,站在高台下两侧,见丞相至此,尽皆昂首挺胸,行注目之礼。

帅台坐北朝南,搭有木梯,高台之上,木栏围边,旌旗林立,四角各立有牛皮大鼓,亦有力士敲打,东南角,丈许帅旗随风飘荡,白底赤边,上绣“諸葛”二字。

帅台正中,金黄为底,赤炎为边,上书“漢”字的大纛旗足有数丈之高,依托于巨大承柱上,任那冷风呼啸,我自岿然不动。

诸葛亮踏过木梯,来到高台之上,大纛旗下,转过身来,面向辕门。

“赵云!邓芝!”

“丞相!”

二人出班抱拳。

“子龙将军,伯苗,二位携万兵,自出褒斜道,作疑兵,占据箕谷,佯攻关中之地。”

“诺!”

“其余诸将,中军随行,战时另有调动。”

诸葛亮轻挥羽扇,恰逢冷风吹动苍穹,天光破云,垂落大地,帅台陡然明亮,恍若神迹。

“传令,出兵北伐!”

……

赵云邓芝领兵卒北上,走河谷,沿褒水斜水而去。汉军大部人马数万,则随诸葛丞相西进,也就在部队跨过嘉陵江,视陈仓道若无睹,自走西汉水这时,诸将才晓得,丞相要走祁山道,谋取陇右。

亥时中。

牢固树立的临时营盘中,除却巡逻将士,汉军已经睡下,帅帐却还亮着火光,诸葛亮坐于案前,看着挂起的地图,捋须蹙眉,正在思索些什么。

半晌,帐门掀开一个小缝,卫兵钻了进来,报道:“丞相!郭模先生到了。”

“嗯?”

诸葛亮回过神来,起身伸扇,“快请!”

“诺!”

卫兵抱拳行礼,退出营帐,片刻后,一个面色坚毅的官吏走了进来。

“下官郭模,拜见丞相!”

“快快请起!”诸葛亮忙行两步,扶起郭模,执其之手,将之拉到案几旁悬挂的地图前,以羽扇为指,点到了新城这个位置。

“丞相是说……孟达?”

郭模猜测道。

“然也,”诸葛亮颔首道:“曹丕即死,孟达失宠,多与我通往书信,行文之间,皆是悔意,要复为汉臣。”

郭模摇头轻叹,“孟达此人,言行倾巧,反复无常,如之奈何。”

“我叫君前来,便是为此事。”

“哦?丞相请讲,但有使命,赴汤蹈火,下官任由调遣。”

“好,且看此处。”

诸葛亮挪动羽扇,将之点在一处。

“魏兴郡?”

郭模有些懵。

“我已探明,魏兴郡太守申仪与孟达互生龃龉,素来不和,你快马前去诈降,将孟达欲反的消息告知与他……”

“丞相神算,如此一来,孟达不得不反矣!”

见郭模喜形于色,诸葛亮望向别处,轻摇羽扇,叹息道:“此人不除,我心难安,且令他作为疑兵,博得曹叡眼球,为魏军所平,也算是了却两国一桩心事,我也好北伐秦雍。”

“竟是一石三鸟,丞相真是足智多谋,只是……”郭模踟躇一番,问道:“只是如若申仪不信,该当如何?”

“无碍,我早已备好与孟达来往之书信,便在此处。”诸葛亮难得的露出微笑,用羽扇拍了拍案几上的一方小木匣。

“哦?”

诸葛亮将之拿起,递给郭模,在其伸手之时,又收了回来,嘱托道:“此去需随机应变,消息带到,申仪定然防备与你,遇合适之机,再说归来之事。家中妻儿老母有我赡养,黄权被迫降魏,其家人荣养至今,君此去,当重自身之安危,须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丞相!”

郭模听得眼含热泪,躬身下拜,“模,定不辱使命!”

“去吧,去吧,”诸葛亮扶起他来,安抚了一番,郑重道:“珍重。”

“丞相保重,莫要如今日这般星夜挑灯,案牍劳形了。”

郭模拱手叮嘱,诸葛亮连连颔首,却就是不答,郭模无奈,行礼之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帅帐外,众星熠熠,月光皎洁,再有篝火照明,到也算是明快。

魏延扭头看了一眼牵马而行,一步三回头的郭模,若有所思。片刻后,又摇了摇头,提步来到帅帐前,傲然昂首道:“且去告知丞相,就说魏延来访。”

卫兵连忙应是,快步向帐中跑去,于原地站岗的军士们都低着头,不敢抬眸直视,这让魏延心中畅快,只觉自己威势日重,不枉先帝的破例提拔。

先帝……

哎!

先帝。

想到此处,魏延倏地感觉有些索然无味。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