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魂穿:数说三国 >第29章 蔡邕入京掌太学30(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29章 蔡邕入京掌太学30(1 / 2)

公元189年7月1日,洛阳城,南宫嘉德殿

前后等了快一个月,我终于见到了文坛大佬蔡邕。

蔡邕年近六旬,身子骨倒还很利索,哪怕来回奔波了数千里,脸上也看不出疲倦之色,显然已经习惯了漂泊的生活。

他出身兖州陈留蔡氏,是周武王之弟蔡叔度的后裔。

蔡邕年轻时也曾意气风发,毕竟他的师傅是前太傅胡广。

胡广是东汉官场最著名的常青树,他将儒学为官之道的中庸之法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五十岁开始位列三公,曾担任过一次司空、两次司徒、三次太尉,最后官至太傅。

他性格温柔敦厚,谨小慎微,一辈子都在小心避让,不得罪人,明哲保身,尽管没有很大的政绩,但人缘非常好,才得以长期在中央任职,哪怕历经大风大浪,都岿然不动。

公元172年,胡广病逝,享年82岁。

汉灵帝下诏,命五官中郎将持节奉册,赠以胡广太傅、安乐乡侯印绶,赐东园梓楠棺木,派谒者监护丧事,在光武帝刘秀的陵寝原陵为他赐墓地,谥号“文恭”。

公元142年,胡广升任司徒,当时蔡邕刚满十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蔡邕的性格越发耿直,喜欢直言相谏。

这种性格其实并不适合官场,他的老师胡广也是清楚这一点的,所以哪怕自己身居高位,也没有安排蔡邕进入官场。

直到公元171年,蔡邕才被时任司空的桥玄征召为属官,桥玄也是嫉恶如仇的性格,非常欣赏蔡邕。

这时候胡广已经因病辞官,而蔡邕也已经年近四旬。

蔡邕的文学成就虽然已经青出于蓝,但中庸的为官之道他却一点都没有学到,最终被陷害流放,只能远走吴会之地。

当时胡广已经病逝,保护不了自己的弟子。

这次我征召蔡邕为太学令,除了敬佩他的文学成就外,最重要的还是他的性格,这是一位堪比魏征的谏臣。

蔡邕流放之前是六百石俸的议郎,太学令也是六百石俸。

这次试题搞定之后,他就会直接入主太学,开始整顿合并后的太学和鸿都门学,接着才能晋升为太学院副院长。

太学院是太学、司隶州学、河南郡学、雒阳县学和洛阳乡学的联合体,全部集中在洛阳城南部的官学城里,在读生应该会超过两万人,常驻学官也至少有一千人以上。

我亲自担任太学院的院长,以后都是天子门生了。

原司空刘弘现在的官职就是首任太学院副院长,他现在不仅要负责官学城的建设,而且还要协调好今年的官学考试。

刘弘也是深得中庸的为官之道,这次被调任为太学院副院长明显是降职,但他也没有表示出任何不满,而是选择默默的监督着官学城的建设,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来请旨觐见。

这让我相当意外,看来亲近十常侍的也不全是奸佞小人。

蔡邕的到来,曹操和刘洪明显松了一口气。

丁宫和黄琬虽然都不是儒学大家,但他们毕竟位列三公,这种能干预到入仕的事情,他们哪怕不懂也会装懂。

更何况他们能入朝为官,基本的儒学根基还是有的。

刘洪、曹操、丁宫和黄琬四个出题人,儒学根基最深厚的当属黄琬,江夏黄家也是书香世家,家族的熏陶自然不差。

刘洪和曹操两人则半斤八两。

刘洪胜在年长,接触过的儒家经典更多。

曹操强在理解能力强,他还曾经在太学被蔡邕教过。

丁宫是四人中儒学根基最差的。

沛国丁氏并没有家传族学,以前也没出过高官,当初丁宫花钱举孝廉后也只能远赴交州为官,最后还是花钱抱住了何进的大腿,才得以平步青云,一步步位列三公。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