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嘉靖风云录 >第五十五章 人心造化55(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五十五章 人心造化55(1 / 2)

到了山下,戚继光本来打算径直返回军营,却又被谭纶给留下来了。谭纶打算去不远处的天台县城访友,怕自己回程的路上太过孤单乏味,就拉上了戚继光同去暂且耽搁上一宿。

谭纶在台州担任知府期间,自然也结识了不少地方上的头面人物。如今来访天台,自有当地的豪绅故交热情款待。谭纶之所以来到此地,是听说这边有一极好的戏班,身为戏痴的他自然想要一睹为快。

与他相熟的人,大都知晓他同那徐渭徐文长近似,是一等一的爱戏懂戏之人。不仅爱听,更是能摸清戏曲的门道,对于词曲唱腔,有着极为深入的研究。

谭纶对海盐腔尤为喜爱,这种戏曲声腔因形成于宪宗成化年间的浙江海盐而得名,与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并称为南戏四大声腔。据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成化年间,嘉兴府之海盐县已“有习为倡优者,名曰”戏文子弟”。

海盐腔的音乐为曲牌联套体结构,分生、旦、净、末、丑诸行当。演唱时,以鼓、板及铜器等打击乐器为伴奏,不用管弦。

其腔调清柔、婉折,为官僚、士大夫所爱好。缙绅富家宴请宾客时,往往招海盐子弟演唱。若系清唱则不用锣鼓,只用拍板或以手拍板来代替。海盐腔与弋阳腔盛行以后,逐步取代了北曲杂剧在戏曲舞台上的地位,对戏曲声腔剧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先前魏良辅等革新昆山腔,就吸取了海盐腔和弋阳腔,故旧有变海盐、弋阳故调为昆山腔之说。

可以说海盐腔就是昆曲的原型前身之一,可以说是当下最为优美动听的腔调之一,而魏良辅之所以能开创出旷古绝今的水磨腔,也多是受了海盐腔的启发。

天台县里刚好有擅长海盐腔的戏班子,谭纶自是不会轻易错过。豪绅们当然也会投其所好,快快安排好了演出,以博谭大人一乐。

华灯初上,戏班开唱。旨酒柔腔,优伶俊朗。清音亮嗓,高朋满堂。八音宫商,克谐阴阳。

看着谭纶一脸陶醉的表情,对于声律音调一知半解的戚继光,自然无法理解这其中的门门道道。听起来只觉着咿咿呀呀,有些婉转动听之处罢了。

不过谭纶明显算得上是兴高采烈,听到妙处不仅手舞足蹈,更是一杯接着一杯饮酒。嘴里哼着含混的调子,时而念念有词,一看就知道是个跳脱不羁的性子,绝不是个方正古板的做派。

戚继光不免为此感到诧异,倒不是因为他的的狂放不羁,只是战场上与戏台旁的谭纶实在是反差过大了。戚继光可是亲眼目睹了这厮在阵前的狂暴作风,不仅悍不畏死喜欢身先士卒,一旦杀红了眼,就彻底不管不顾恍如疯魔。酣战不休,一度至刀刃上的鲜血浸染透了手腕,战后多次冲洗方能清除。

反观当下正在听戏的谭纶,却是这般风流倜傥的才子做派,就算说他手无缚鸡之力,是个文弱书生。单看他现在吊儿郎当的纨裤模样,想必都不会有人质疑。

戚继光觉着古怪,却也不好多说什么。枯坐在这里听曲对他而言也确实有些无聊,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只得顺手拿取些点心酒水消遣消遣。

不过在旁人眼里,戚继光就坐实了大家对于武将粗鄙不雅有辱斯文的刻板印象。随便一眼就能看出他对戏腔毫无兴趣,更无造诣。张口闭口就知道吃吃喝喝,俨然是品位不高的典型模样。

好不容易熬到了散场,戚继光如蒙大赦速速离开了座位。谭纶却是满脸意犹未尽的神色,又打躬恭作揖应酬了一圈,这才带着戚继光离开,前往了他人早已安排好的馆舍下榻安歇。

戚继光到了馆舍之后,又纠结了许久,方才下定了决心,骤然起身一揖,吞吞吐吐开口问道:“其实近来继光有一难解之事,郁结在心,令小弟我寝食难安无所适从,还请谭公教我。”

其实谭纶隐隐察觉到戚继光近来心里装着事,不过人家不说他也不好追着多问。然而戚继光竟然会摆出这么一副郑重其事的姿态,却是把谭纶给吓了一跳。也不知道是多大的麻烦,才会让向来在危急关头处变不惊的戚继光,如此束手无策。

“哦?什么事情竟会让元敬你这般为难,你且讲来我们一同合计合计。”

谭纶想到这里,神色一瞬间就变凝重了,不仅收起了那副玩世不恭的面孔,更是显露出了不怒自威的峥嵘气度,开始向戚继光仔细询问起了事情的原委。

戚继光如今把谭纶当做了人生导师救命稻草,在知心大哥面前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明白。

谭纶听了讲述之后,不由哭笑不得起来。原来竟是这么一件男女之间的私事,令戚继光进退失据惶恐不安,这才有此一问。

由于今年戚继光战功太过彪炳,胡宗宪也彻底意识到了他的价值。为了将他笼络过来,同时知道他成婚多年也没有个一儿半女,就非常贴心的送了他两名美姬。戚继光实在推脱不过,又不敢拂了胡宗宪的面子,只得勉为其难收下。

之前他信誓旦旦,刚刚拒绝了自家夫人纳妾的提议,如今一口气成双成对纳了俩,自然不敢给性子泼辣的王氏吐露真相。

而且戚继光年轻气盛,官场得意,终归不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同时确也为自己没有子嗣而烦恼。种种因素叠加之下,他自然把持不住,犯了男人大都会犯的错。意乱情迷之下,错已铸成,戚继光只得让自己信得过的友人,偷偷租下了一处小院,将二女安顿下来避开了王氏的耳目。

这年头成婚十多年还没有儿女,纳妾也实属人之常情,根本不会被外界所非议指摘。只是戚继光向来严以律己,他认为自己纳妾倒是没什么,但不应该为此欺瞒与自己相濡以沫的结发妻子。

之前放出大话暂时不纳妾,转头却又收下了一对美姬。戚继光知道自己若是把这二女带回来,就算好生解释,也依旧会惹的王氏大怒。为了不触霉头,戚继光才选择了欺瞒。只是人但凡撒下一个谎言,就会撒下更多的谎言来圆谎。

就比如每次去幽会,戚继光只能是说是有公务或者其他往来应酬,久而久之,王氏也渐渐察觉出自家夫君的古怪之处了。而戚继光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和后悔。每次支支吾吾遮掩搪塞,一旦王氏察觉出异常开始追问,不善说谎继而恼羞成怒的他不是表现出佯怒就是用极不耐烦的口吻来应对。

长此以往,夫妻难免见疑,产生了积怨,无形之中更是拉开了距离,有了隔阂。然而戚继光在这方面可谓是一窍不通,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豁出脸面全盘托出,向机灵老练的谭纶求教了。

谭纶一听是这种事,就放松了下来,直接瘫了回去,继续用轻佻的口吻说道:“本以为是多大事,看你这副严阵以待的模样,把愚兄我都带的如坐针毡起来。不过也不能怪你,清官难断家事么。要我说啊,家里面的事,尤其是涉及女人的事,就没个是非道理好讲。有时你越讲理,人家闹的越起劲。所以说啊,男人重理,女子重情。你得想方设法先把人家哄开心喽,再说别的。不管是甜言蜜语也好,赌咒发誓也罢,亦或是扯谎欺瞒上下其手,总而言之得将人家心里整舒坦了,才能消停片刻。”

“可是小弟我嘴拙,说不得巧言,那该如何是好啊?”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