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来建立大航海秩序 >第15章 新格物:宋玉明的成圣之路(1 / 1)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5章 新格物:宋玉明的成圣之路(1 / 1)

年前那场的御前大议结束后,大明的疆域沐浴在一片祥和与喜悦之中。鞭炮声声响起,寓意着吉祥与繁荣,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个角落,大明人民沉浸在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里。春节的喜庆气氛如春风拂面,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田。

然而,在这欢乐的氛围中,五个仿生人中敏感的岳成和司天松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宋玉明的异常。他时而陷入沉思,时而自言自语,仿佛被明王方天浩留下之后受到了什么刺激。岳成曾试图探寻宋玉明内心的波动,但每次都被他那忽明忽暗、深不可测的眼神所震慑。那黑色的眼珠仿佛是一扇通往无尽深渊的窗户,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心悸。

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文周和邓展也陆续察觉到了宋玉明的变化。他不再是以前那个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友人,而是变得愈发深沉内敛,仿佛承载着某种重大的使命。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智慧的光芒,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然而,众人未曾料到的是,年节欢歌刚刚落幕,宋玉明的一篇华章便震惊了天下,甚至在数十年后,被世人赞誉为比肩孔孟的传世之作。此文一出,举世瞩目。

文章开篇便云:“夫良知者,人心之固有,犹天地之恒存,日月之常照。非外铄也,非内生也,乃自然之发露,天理之流行。”其笔锋犀利,直戳人心。接着,宋玉明继续阐述:“然则良知何以致之?非外求也,非内索也,乃反观内照,致虚守静,使良知之光明得以显现。”他强调良知不是外在赋予,也不是内心固有,而是需要人们反观内省,静心体悟,才能使良知的光辉得以展现。

随后,宋玉明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融入文字之中:“是知也,非徒书本之知识,乃实践之智慧,具身之体悟。夫知行合一者,非空言也,乃实行之果。是以知之真切处,即是行之着实处,行之明觉处,即是知之真切处。”他主张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真正的智慧来自于亲身体验和体悟。

文章最后,宋玉明将心与理的关系阐释得淋漓尽致:“理之所存,即心之所感。此与我大明之理论相通,认知乃身心与环境之交互,情境与现实之共舞。故知者,非孤立之存在,乃与天地万物相感通,相交融。”他强调了认知是身心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情境与现实的认知的共舞。这种观念与大明王朝的发展规划相通,认为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天地万物紧密相连,相互交融。

宋玉明的这篇华章不仅总结了自己的学术观点,更是对大明王朝的文化与技术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拓展。文章语言犀利、逻辑严密、观点独到,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青年的读书人,特别是那些对汉家文化推崇的读书人都认为,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对大明认知理论的深入探索和创新。宋玉明因此一举成名,成为大明王朝儒家的璀璨明星。

此篇文章,非单纯为读书人指明方向与目标,更是一篇声震四方的宣传檄文,使大明虽未踏出东北之境,却已威名远播,天下皆知。其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大明汉家正统的自豪与坚守,令普天之下的读书人皆以大明为尊,视其为儒家文化的璀璨明珠。通过宋玉明的笔墨,大明王朝的智慧与力量得以展现,成为了引领时代潮流的旗帜,为读书人提供了坚定的信仰与追求。

在宋玉明之后,王守仁这位思想巨匠继承并发扬了他的理念。晚年时期,王守仁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力量源于知识,社会发展即科技发展。”这一观点不仅将宋学的精髓推向了巅峰,更使得大明王朝的思想源泉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通过强调知识与力量的紧密联系以及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王守仁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使得宋玉明的思想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转眼间,春暖花开,大地回春,生机勃勃。1354年四月初一,大明第一军与大明皇家军团,已然整装待发,气势如虹。新式的军服笔挺而英武,彰显着大明将士的威严与风采。燧发枪上的刺刀闪耀着锐利的光辉,犹如寒铁般锋利,令人望而生畏。战旗在队列中高高飘扬,猎猎作响,引领着将士们勇往直前,彰显着大明军队的铁血与荣耀。

邓展暂代统帅,统领大明第一军九千精锐将士,踏上了北上的征程。他们的目标是将三江平原的三府纳入大明的疆域之中。与此同时,乔文周元帅亦率领着大明皇家军团一万一千勇士,向着西南方向进发。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目标直指广袤的松嫩平原和辽东半岛,誓要将这些富饶之地纳入大明的版图,并为大明打开出海口。

誓师大会虽然简洁,却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全军将士齐声高唱,响彻云霄,那是方天浩刚刚谱写的大明军歌:“日月同辉,驱除鞑奴!朗朗乾坤,日月为明!我征四方,日月相随!”这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热血与激情,让每一个将士都感受到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他们齐声唱响,仿佛将这份勇气和信念融入了血脉之中,让他们可以欣然赴死,为了大明的荣耀与未来,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方天浩屹立于平江府的城楼之上,眺望着这支在短短不到三年内迅速崛起的近现代军队,心中涌起万千感慨。虽然智卫的进度还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拖延,但陆军的迅猛发展却让他倍感欣慰。只要能够顺利统一东北,他便能将海军的打造提上日程,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明定能迎头赶上智卫的计划的步伐,甚至超越之。

他的目光如炬,穿透了历史的尘埃,看到了大明未来的辉煌。在他的领导下,新式军队将成为守护大明的钢铁长城,为大明征战四方,直到有一天日出为明,日落亦为明。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