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尽在御龙小说网!御龙小说网手机版

小说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月山河谣 >第三章 归降25(1 / 2)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三章 归降25(1 / 2)

入夜,酒饱饭足,那熊然与莫罗意犹未尽,二人形影相随,同床而寝,视旁者如无人。

李文忠出了帐,寨柳依娜委而不离。

帐外,磨弥营区戒备森严,巡营兵一列列从他们身边走过。

这些兵士经过时还作揖行拜,甚是懂得礼数,而且他们的汉言说得极好,这令李文忠大感意外。他一直以为这些土蛮夷狄不似中原那般开化,所以,朝廷在已然归降的蛮族部落派遣教员以

对他们进行教化。

他对这西南的悠久历史并不通彻,一时没了头绪,坐立难安。

“将军,您怎么了?”寨柳问道。

她这一言语倒是提点了李文忠,寨柳学养深厚,又是这南疆之人,对当地的了解自是远胜于己,于是即将心中疑云告知了她。寨柳听得,掩唇一笑道:“将军可知南诏国?”

李文忠颔首道:“曾在书中略知一二。”

寨柳稍作调整思绪朗声道来。

南诏为多民族合力建立的王朝,主要分为白蛮与乌蛮。滇西为白蛮,滇东为乌蛮。乌蛮势大,分为三十七个部落,又作“乌蛮三十七部”,莫罗的苗部以及熊然的磨弥便是这其中两支。

南诏时期,这些部落已不同程度接受了汉化。

李文忠听得入神,对“白蛮”“乌蛮”起了兴趣,便问明来由。寨柳便以最易懂的方式向其解答。所谓“白蛮”汉化程度极高,接近于中原,“乌蛮”相对汉化程度较低,大多不会说

汉言。

“那这群人怎么能说?”李文忠快语问道。寨柳道:“将军莫急,听我慢慢道来。”

她继续述说。

后来大理取代南诏,但为蒙古所灭。继而蒙古又开始攻击大宋,大量百姓逃亡云南与贵州接壤之地,加速了汉化。经过一百年交融,乌蛮部族大多能说中原的言语。

寨柳这一番讲解,李文忠毛塞顿开,他当即抓着寨柳的手,微笑着道:“我的柳儿就是学术渊博。”

依娜插上一语:“那是当然啰,阿姐可是我们苗族的大才女。”

李文忠连连点头:“小妹说的是。”

寨柳听得,低着头略显腼腆。

一列士兵来过,为首的正是熊孟由。他上前抱拳道:“我已安排了住帐,请相公与二位姑姑随我前去。”

李文忠连声道谢便领着姐妹俩跟着熊孟由来至一顶帐篷前。

进入帐中,透着一股泥土的味道,清新而自然。

点燃一盏油灯,那地上净是未锄尽的草根,角落是一张乱蓬蓬的地铺,显然这帐篷是临时支起的。

依娜见得,皱眉道:“这怎么住……”李文忠即朝依娜使了个眼色,依娜便收声不语。

那熊孟由一脸歉意道:“是粗陋了些,请担待。”李文忠作揖道:“兄弟哪里话,您受累!”

熊孟由回一礼由李文忠将他送至帐外去巡营了。

寨柳依娜正打理床铺,李文忠却盘算着今夜要如何度过,他没打算与两姐妹同寝。

一番忙碌后,寨柳便欲为李文忠脱鞋,见他露出难色,寨柳道:“将军,早点歇息了。”李文忠不作答复,叹了口气,走出帐外,留下寨柳怔怔的看着。

依娜立即跟了出来,她一脸不悦道:“你又想怎样?”李文忠道:“你与姐姐睡吧,我不困。”依娜知晓他的心里所想,不情愿地说道:“你放心,未成婚前我一定守着男女之礼。”

李文忠轻抚着她的脸,小声说道:“我怕我守不住。”他说着将依娜抱回帐内,自己则走了出去,在一座小山前,寻了块石头坐着赏月。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文忠打起了盹。

突然,山上惊起一阵急促的飞鸟声,李文忠极为机警,立即睁眼瞧去。月光下视线有所模糊,但依旧辨得出树头攒动,好似有人埋伏山头,而且人数众多。李文忠凭着多年的征战经验环视四方,只见左右都有异常,唯独后面倒是风平浪静。他一看便知,这是明军常用的攻城战术——围城必阙。

此战术是打开一个缺口放敌军一线生机,这样便不会遇着对方的殊死抵抗,对于攻城来说压力大减。如果困着敌军围杀,那么势必造成对方的困兽之斗,即便夺下此城,也要付出惨烈代价。

而此时情况大有不同,磨弥并不是坚守城池,而是临时驻扎,所以李文忠料定后面那个缺口会有大量伏兵待命,就等熊然由此冲出,一举歼灭。

统兵者显然是个久经沙场的大将。会是谁呢?付友德、蓝玉、郭英都在沾益,来不及布置如此多的兵力。

不容多想,李文忠赶紧往营帐方向奔走。

磨弥人亦很警觉,他们发觉到危机,当即一片混乱。熊然酒醒大半,在中账内更是急得如热锅蚂蚁,坐立难安。

熊孟由跑来急报说三面被明军所围但后山有缺口。熊然大喜:“明廷之将都是无能之辈。”他说着整合人马欲从缺口突围。正当他领着部下进发之时,李文忠拦了去路。

“兄弟,再不跑就来不及了。”那熊然急着说道。李文忠抱拳道:“大当家,听我一言,此处绝不能走。”“为何?”熊然一脸不解。

“对面整这么大阵势会放一个口子让你舒服过得?”这一说熊然不以为然,以往,他每遇明军总能轻松遁去,他不认为今日有所不同。

熊然道:“兄弟多心了,我与明廷交手多次,他们的斤两自是心中有数。”

李文忠摇摇头道:“你遇着的那些都是地方卫所军,实力有限。”他指着正面的山头又道:“那儿至少埋伏五千精兵。”他抬头看向左右续道:“这两面同样不少于五千精兵。”

说着指向身后再道:”怕是那缺口不少于一万精兵。”

熊然听得,大吃一惊,他思索一番:“不可能,明廷在交水的兵力没那么多。”李文忠一脸严肃道:“兵贵神速,怕是连夜调来的。”

见李文忠说得义正言辞,熊然叹了口气:“只怪我没有多带兵马,不然还能与他们拼上一拼。”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查看目录